
冬病夏治三伏灸-末伏做好这四项,谨慎对待“秋老虎”。
作者:小艾 发布于:2022-08-15 10:32
次浏览
冬病夏治三伏灸

末
伏

毋见凉风入立秋
满身总是汗涔流



七月流火,暑去凉来。这蝉鸣聒噪、大地蒸腾的日子将要过去。立秋之后的末伏仿佛是夏天在即将离去时那个热情的拥抱。
所谓:“伏包秋,凉悠悠;秋包伏,热得愁”。今年的末伏时间是8月15日-8月24日,共10天。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跟紧末伏的步调去养生呢?
末
末
伏
艾
灸
刚刚进入秋季天气还是非常炎热且雨水较多,这段时间头上烈日当空,脚下却水湿繁重,湿热交蒸,合而为湿热邪气。
《黄帝内经》提到“湿气通于脾”,在人体五脏六腑当中“脾”具有运化的作用,帮人体运化水谷、运化水液,一旦脾胃虚弱,它的日常运作就会受到影响,减退运化和升清的功能,导致人体湿气聚焦,常常表现为:腹胀、水肿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薄、舌苔白腻等,再加上初秋季节天气还是处于炎热当中,人们偏爱喜食冷饮、凉瓜更加助长了湿气,损伤了脾阳,尤其是胃肠感冒患者需特别注意。
所以在末伏这段时期“无湿一身轻”才是养生最为需要解决的问题!
可祛湿、健脾、护胃的穴位:
丰隆、足三里、脾俞、中脘。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可点击图片放大观看
艾
灸
穴
位
末
伏
艾
灸
老人们常说,“秋老虎过不好极易生病”。现代医学也证明,秋老虎天气易诱发多种疾病。肝胆系统、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的概率会增大,要特别注意养护。
当然对抗“秋老虎”静心、养心也是关键,几个专门对抗“秋老虎”的穴位,末伏期间可以同时艾灸。
1、润肺祛燥:迎香穴
2、理气护心:极泉穴
3、防热伤风强身败火:足三里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可点击图片放大观看
伏
末
伏
饮
食
初秋季节的饮食其实也是相当考究的,应遵循祛湿和润燥相结合,不同于酷夏时降火解暑为主:
1、五谷杂粮方面:不宜过量的食用绿豆、薏米、红豆可适当增食芝麻、核桃、粳米、糯米等,可以祛湿与润燥共同进行。
2、水果方面:适度的食用一些雪梨、莲雾会是不错的选择,尽量少食西瓜、哈密瓜、青瓜这些寒凉水果,可多食无花果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等柔润的果类,以益胃生津,既补脾胃,又能养肺润燥。
3、菜品方面:我们可以与水果搭配食用,如:牛、羊肉可以搭配奇异果、橙子等较滋润型水果。煲汤的小秘诀如鸭汤、兔肉汤可搭配萝卜水、甘蔗汁、罗汉果茶等,可保持滋阴与润补相兼顾。
4、忌食方面:冷饮、寒凉食物过度不宜,葱、蒜、韭菜、胡椒粉、茴香等辛味之物不宜。
到
末
伏
运
动
运动是养生环节里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末伏时期的运动不能太强烈,应该适当的进行一些舒展、拉伸方面的运动,可维持身体的灵活度,滋脾补筋,强化循环。
室内:八段锦、瑜伽、太极等。
户外:老年人宜慢步走,年轻人可快步走,步行至微微出汗即可。
末伏已至,虽暑气未消,但秋凉不远。湿热亦未散,但凉风已到眼跟前。调整饮食、勤灼艾灸、适量运动、养护身体、放平心绪,一起过好末伏的每一天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