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老师中医学堂 | 艾灸对战肺气肿、反胃、胃下垂
- 2022-01-21
感受生活,感悟中医。
爱艾贴所有的家人们、朋友们、小伙伴们,大家晚上好。
今天的课程是肺气肿、反胃和胃下垂的三个病症。
肺气肿
肺气肿简单的讲就是肺胀,多见于呼吸道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晚期,发病人群一般以老年人居多,病程比较缠绵,所以根治也是比较难。

肺气肿是一种在老年人中普遍的慢性病,它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生活,同时也给老年人心理上,造成沉重的压力,甚至有些老年患者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。
肺气肿形成原因
肺气肿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几点。
1.肺气肿与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哮喘及支气管肺气肿和肺纤维化等疾病有关。这些病会使肺部弹性减弱,肺泡内充满空气,出纳气比较迟缓,肺泡膨大造成肺气肿。

2.呼吸道受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,也是主要造成肺气肿发病的一个诱因。
3.近年来经研究表明,遗传因素与肺气肿的发病率也有一定的关系。家族血液中抗胰蛋白抗胰蛋白酶减少或者严重缺乏者,肺部弹力纤维可被胰岛蛋白酶破坏而引发肺气肿。
4.久咳、久喘、支饮、肺癌等疾病反复发作,迁延不愈,致使肺肾脏器损伤,出现气短、气喘、肺气胀满、肺功能下降、肺功能失调等症状,严重者面色晦暗,唇舌发干,面浮指肿。

肺气肿早期可能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,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活动后气短现象,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、心悸,同时还有咳嗽、咳痰、食欲不振、头痛、哮喘等病症。
肺气肿日常保健与预防
肺气肿病人在冬天非常怕冷,也很容易患感冒,感冒之后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等病症很容易复发,肺功能很容易受到影响,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进行耐寒锻炼,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。
在春季开始,用两手摩擦头面部及下肢暴露部分,一直到皮肤泛红发热为止。
夏天,我们用冷水清洗毛巾后,擦拭全身。
秋后用冷水擦脸。

这都是锻炼耐寒的一些方法,可减少患者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。
平时要注意调养,增强身体抵抗力,是改善肺功能的根本方法。
并树立治愈的信心,此病并不是不治之症,但是治疗的时间会很长,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。

肺气肿患者肺部感染时,一定要卧床休息,出门戴口罩,是最好的一种预防方法,因为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,大气中的粉尘很容易进到肺部。
可以经常在空气比较好的地方做有氧运动,比如慢跑,可以调整肺活量以及耐力,慢跑时维持呼吸均匀,可促进氧气进入体内。还可以打太极拳,或者是练柔软操。

堵塞性肺气肿
肺气肿还有一种病症,就是堵塞性肺气肿。
堵塞性肺气肿一般与支气管狭窄,以及抗蛋白酶失衡有关系。
例如吸烟和大气污染等会引起细支气管炎症,管腔狭窄或者堵塞。吸气时细支气管扩张,空气进入肺泡,呼气时,管腔缩小,空气滞留,肺泡内压不断增高,导致肺泡过度膨胀致使破裂。
细支气管周围的辐射状牵引力损失,使支气管收缩,致管腔变窄。

肺血管内膜增厚,肺泡壁供血减少,肺泡弹性减弱等致使膨胀的肺泡破裂。
在感染的情况下,体内蛋白酶活性增高,正常人抗蛋白酶系统的活性也相对增高,以保护肺组织免遭破坏。
抗胰蛋白酶缺乏者对蛋白酶的抑制力减弱,易引发肺气肿,吸烟对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的平衡也有不良的影响。
所以有肺气肿的人肯定是不能吸烟的,也建议有吸烟习惯的朋友也尽量少吸烟。

肺气肿程度分级
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,肺气肿等级可分为四级。
第一级,能胜任日常工作,在平地行走,无短气,但上坡或登楼出现短气症状,易劳累。
第二级,勉强可以工作。慢走无短气,一般快走或者速度稍微加快,就有气急或者是冬季病情加重,往往走一会就要休息下,呼吸比较困难。
第三级,不能正常工作,日常生活都会出现气短,劳动能力基本丧失。

第四级就是比较重的一级了,平常静坐或者休息的时候都会有出现气短的现象,完全丧失劳动能力,一动就喘气出汗。
如果肺气肿的病情到了第四级的现象,基本治愈的机率是非常渺小的,肺的功能基本丧失了。
平常出现一级或者二级的时候。我们可以艾灸哪些穴位来调理?
艾灸调理肺气肿
这里,我们分两组穴位。
第一组是肺俞、心俞、肾俞、膏肓和足三里。





第二组,是大椎、定喘、太渊、太溪和膻中。





呼吸比较困难的患者,可灸第一组穴位,培元固本,温肾纳气。
有喘咳现象的患者,可灸第二组穴位,去邪平喘。
病情比较严重,我们第一组和第二组穴位都可以同时施灸。
反胃
反胃,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很常见的一个病症。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“脾胃者,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”,五味即酸苦甘辛咸。
这里讲的酸味,是指天然的酸,天然的酸味是我们身体能够受纳的,而不自然的或者是由于食物腐烂的酸,是我们身体所不能受纳的。

天然的酸,它是一种碱性物质,不自然的或者食物腐烂性的酸是一种酸性物质,会伤到我们的脾胃。
身体有自己的调整机制,当我们吃到坏的食物时,身体常见的强烈反应就是呕吐反胃。
这是身体的一种自然本能,依靠呕吐将不好的东西排出去。
有时我们没有食用坏掉的食物,也会强烈地反胃、作呕,这是什么原因?

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反胃原因。
反胃原因
很多人在出现反胃、呕吐的症状后,如果不是太严重的话,一般都不会特别去在意,但是弄清楚反胃的原因,是很必要的。
第一种反胃是胃寒性反胃。
在感到恶心的同时,伴随着胃痛,或是呕吐物呈现清水状。喝一杯温水,或用电吹风吹胃部后,会感到很舒服,遇到寒则病情加重,且有食少、便溏、气少、困倦等症状,这就是胃寒性反胃。
第二种是胃阴虚性的反胃。症状是恶心、剧烈的呕吐、口渴欲饮、饮水即吐、气比较短、比较困倦。
第三种是常见的食伤性反胃,简单的讲就是吃多了或者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。

吃坏东西会出现恶心、欲吐、反复吐酸,或者是闻到刺激性的臭味,也会出现反胃,或者腹部胀满,同时嗝气嗝食,胃气往上溢,这种反胃就是食伤性的。
第四种,就是肝胃不和,出现恶心、呕吐,同时伴有胸闷、胁痛、口苦、咽干,食欲不振等现象。
第五种是胃热型的反胃。
胃热型的反胃一般伴有口臭,或者是便秘的现象,从胃部到喉咙的位置有灼热感,并且有吐酸的现象。

以上这五种是常见的反胃类型。还有一种就是急性胃肠炎。
急性胃肠炎所表现的症状:呕吐、伴有眩晕,有时还会眼颤、平衡失调、走路晃悠。
还有常见的内耳眩晕症或是脑供血不足,同时伴有剧烈的眼痛、头痛、眼部充血发红。
吃东西以后出现恶心呕吐,且多伴随有腹痛、腹泻,这多半是急性的胃肠炎和急性阑尾炎。

再就是急性胃扩张,呕吐物有酸味,里面有隔餐的食物。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讲的朝食暮吐,胃消化功能失调,早晨吃的东西,晚上吐出来,胃完全没有消化。
朝食暮吐,常见于幽门梗阻,食后易吐,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。
如果我们呕吐非常剧烈,可能就是十二指肠梗阻。
如果呕吐物,非常的腥臭,像大便一样的臭,一般多见于肠梗阻的晚期症状。我们的脏胕可实不可满,如果出现肠梗阻就代表我们的肠胃已经满了,满了才会吐出来。

肠梗阻的晚期,我见过几例,患者形容吐出来的东西像大便一样的臭,多半见于小肠梗阻。
甚至有的患者会呕吐出枣黑色的粘稠液体,这是急性胃扩张的现象。
肠梗阻型呕吐,一般是不费力气,吐的量不是很多,呕吐常是因为闻到了刺激性气味或者看到厌恶的食物,属神经性官能症范畴。

脑炎或是脑膜炎、颅内压增高的病人,就会出现满口吐的症状,吐的量非常大,就像喝醉酒时吐出来的一样。
还有胃癌、食管癌,或是食管贲门失弛缓症,也会造成呕吐,但这个时候,会伴随有腹痛腹胀或者腹水的症状,这种病情一般是比较严重的病情。
如果发现有轻度或者是中度的反胃、呕吐,我们可以及时用艾灸来调理。
艾灸调理反胃
这些穴位是我们必灸的:脾俞、胃俞、中脘、章门、足三里。





因为脾胃不和,或者是脏器不和,我们首先选脾俞和胃俞。
如果有肾阳虚症,加灸肾俞、气海和关元。



如果反胃又气虚致便秘,要加灸梁门,天枢和三阴交。



胃下垂
胃下垂在我们中医里,就是中气下陷导致的一个病症。
中医认为,如果病人中气不足,就很容易发生这种病。
我们的胃形状,是呈现牛角形,位于腹腔的上部,如果胃由牛角形变成了鱼钩形,垂向腹腔的下部,出现饮食减退,饭后腹胀等症状时,就发生了胃下垂。

胃下垂是指胃下降至生理最低线以下的位置,多与长期的饮食失节,或者是长期劳累过度导致的中气下降、功能失常有关。
我们人体的脏腑器官都会有一个固定的位置,平常我们坐着站着或者剧烈运动的时候,位置为什么没有发生变动?
是因为我们正常的人体里有一种气,就是中气,中气托住我们的胃和肠以及各个脏腑器官,保证它在原来的位置。
如果病人因为长期劳累导致的中气下降,这个气就托不住脏胕器官,就会造成下垂。还有子宫下垂、小肠下坠等病症都是因为中气托不住的原因。

哪些人很容易患上胃下垂的病症?
六七十年代的时候,妇女因为多产,伤到了气,伤到了腹壁的肌肉,容易引起胃下垂。
肥胖者突然消瘦,也很容易患病。
做过多次腹腔手术,经常卧床少动的人也容易患病。
还有一种是体型特别瘦弱的人,先天性胃下垂大多发生在体型特别瘦弱,体质很特殊的人身上。
胃下垂特征
下面就跟大家介绍几种胃下垂的特征,希望大家早早地重视胃下垂这个病症。

胃下垂的早期不会有太明显的症状,患者在站立的时候,胃的下缘到达盆腔,就会出现胃下垂的一些症状。
轻度胃下垂和中度胃下垂,经常出现的是肠胃蠕动功能比较差,消化功能不良等症状。
一般在饭后或者大量进食后,出现腹痛,持续性隐隐作痛,并且明显感觉到胃部有下坠。
还有就是恶心、呕吐,常在饭后活动时发作,尤其是进食过多后容易出现。
进食过多,加重胃壁韧带的牵引力导致疼痛,进而出现恶心和呕吐。

胃下垂中度的病人,由于受到多种症状长期折磨,精神负担过重,会产生失眠、头痛、头昏、反应迟钝、抑郁等精神症状,有的还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、心悸、站立时晕厥等。
病情比较重的病人,偶尔会出现有便秘、腹泻或是交替性腹泻及便秘。
患者一般体型瘦长,食后病情加重,平躺时疼痛腹胀减轻。
艾灸调理胃下垂
胃下垂就是中气下陷,在调理的时候,就要用一些补中益气的穴位。
艾灸时选取百会,脾俞、胃俞、足三里、中脘、梁门、气海、关元来调理。








在中医学里面有一句这样的话:“中焦取汁受气,心火化赤为血”。既然是气不足,我们就以调气为主。
以后我们在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其他脏器下垂,例如女性的子宫下垂、小孩的疝气,都是属于中气下陷的病症,这个时候,还应该加灸膻中这个穴位。

今天的课程就先讲到这里,感谢大家的聆听,我们下次再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