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老师中医学堂 | 艾灸对战感冒、头痛、偏头痛
- 2022-01-20
康邦爱艾贴的伙伴们,家人们大家好!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,艾灸调理的病症。
今天我们讲的三个病症分别为:感冒,头痛,偏头痛。

感冒
秋季很容易患感冒,秋天慢慢转凉了,同时,日夜温差也是比较大,早晨和晚上气温比较低,这个时候特别是小孩子要多注意,衣服的增减,秋初的时候很多小朋友最容易患感冒。因为小朋友出去一到中午就把衣服脱了,只剩下一件很薄的衣服,到了晚上,又不记得去穿衣服,所以很容易受到寒凉。
还有的父母生怕自己的小孩子感冒了,所以穿得比较多,如果穿得太多,捂得太严也会出现寒凉,因为小孩子不像成年人,好动,一动由于阳气旺,很容易出汗,汗出当风之后,就很容易受到感冒。在幼儿园小朋友多,像病毒性的感冒就特别多,还是因为身体受寒,抵抗力下降所引起。
风寒型的感冒伴随着青鼻涕流出,头微微的有点痛,但是也有些人没有头痛的症状。紧张和劳累的工作也会使人体,生活习惯慢慢发生改变,或多或少给人身体带来一些伤害,可能病情比较轻的,焦虑不宁,易燥易怒,抑郁消沉,失眠少寐,周身乏力等等,这些都是亚健康的病症。
我们中医讲究养生、保健、调理,真正是治未病,等到治已病的时候,那就会出现很多病症。比如:阳痿、早泄、遗精、前列腺炎、前列腺增生等一些男生的病症;造成女性的病症就有月经不调,性冷淡,痛经,更是许多年轻女性普遍的症状。
人们的健康更需要一种绿色的、无创的、无毒的,且有疗效的一种调理方法,这就是我们传承千年的一种医术的奇术——中医艾灸,中医艾灸自古以来已传承几千年。

感冒,这是最常见的外感疾病,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,一般感冒轻者,我们在中医里面称为伤风,病情比较重的且在一个时期内广泛引起流行性的,这种称为流行性感冒。
感冒因为外感风邪,病邪的不同,主要有风寒感冒,风热感冒,暑湿感冒,流行性感冒。
小孩子最容易感冒,因为孩子运动量比较大,汗出之后,尤其在秋天季节,天气慢慢转凉,阳消阴生的季节,所以这个时候很容易受到风寒,现在的风不像夏天的风,这个时候的风比较寒凉,小朋友运动之后,汗出之后,很容易受到风邪,抵抗力就下降,寒邪侵入人体,就会有各种感冒。

感冒的四种类型,我们首先要分清症型,中医治疗里面就讲究,辨证论治,我们用艾灸的方法怎么样调理感冒。

风寒型感冒
风寒感冒在临床上的表现,浑身酸痛,鼻塞流涕,这个时候的鼻涕是清鼻涕,一般呈白色,有发热症状,一般是低烧,如果是小朋友,则会有点食欲不振,无精打采,甚至原来喜欢动的小朋友,现在变得很安静了,这是因为受到了风寒。

那么风寒型感冒我们要用艾灸调理哪些穴位呢?
取穴:迎香,印堂,上星,大椎,攒竹和太阳。
风寒型的感冒,我们从辨证上来看,首先舌苔比较白、薄,小便比较清长,所以我们要进行辩证,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症状区分开,如果是成年人感冒,风寒感冒,刚开始是打喷嚏,接下来是有点鼻塞,稍微有点发热,小便淡白,食欲没有太大影响,偶尔会发生些低烧,38℃左右。
灸迎香,主要是通气,印堂、迎香、上星都有通气的作用。

有的人感冒之后,就容易造成鼻塞,上星和迎香是两个很好通气的穴位;大椎、肺俞和风门,因为受风的影响,一般是寒风,得了寒感冒,我们需灸风门,还要灸肺俞,大椎主要是退热,如果发热不是很明显,这时候我们是不需要加灸大椎。
有些人,可能最开始是受了风寒感冒,转化成风热感冒的类型。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下风热型感冒。
风热型感冒
风热型感冒临床上的表现,发热比较重,头胀,有汗,有些火毒比较重的,很多小朋友一感冒很容易咽喉疼痛,咽喉发肿,牙龈发炎,伴随有咳嗽,这个时候吐的痰是黄痰,鼻涕也是黄鼻涕,口比较渴,喜欢喝水,舌尖是红色的,舌苔薄、白,并且有的呈微黄色。
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在临床上的表现有哪些不同:
1.风热感冒喜欢喝水,风寒感冒没有这个现象。
2.从舌苔,鼻涕,痰浊来辨别,风热感冒的痰和鼻涕是黄色的。
3.风热感冒从西医来说就是伴有炎症,而从中医来说就是风热型感冒有内热,内火,有明显上火的症状,眼角会发红,口角会生疮,牙龈肿痛,喉咙肿痛,这些都是些热症现象,风寒和风热是很好区分的。
4.风寒感冒时间长了就会转为风热感冒,当我们自己或小孩子感冒三四天,没有进行治疗,刚开始是清鼻涕没有怎么咳嗽,到最后发展成不流清鼻涕了,鼻孔也不塞了,吐出来的痰比较黏、浓、黄,就会转变为风热感冒,导致感冒加重。
风热感冒,我们所选取的穴位就有些许不同,如果有头痛发热,应灸大椎,风门,肺俞,足三里和风池;




如果风热感冒也出现鼻塞现象的,要加灸迎香;
咳嗽较严重的,加灸天突和膻中,因为膻中是宽胸理气的;


头痛,要加灸太阳,印堂,四神聪和百会。


暑湿型感冒
暑湿感冒,在夏天伤到暑之后,在夏秋转换的季节,秋天就会得此类病症。
暑湿感冒一般是脾胃的原因造成。个人体质不同,如果是湿气比较重的人,在夏天比较容易中暑,在夏天并没有发出来,到秋天就很容易患暑湿感冒,这种感冒的症状一般是全身发热,恶寒的现象比较少,但是也有忽冷忽热的现象,这时候我们需灸大椎,风门,肺俞,足三里,风池就可以了;如果伴有腹泻的,我们需加灸中脘和胃俞。


暑湿感冒就是夏天天气炎热感冒了,就是我们俗称的热感冒。但是暑湿感冒和风热感冒不一样,暑湿感冒全身紧绷,身体发热,流不出汗。

流行性感冒
流行性感冒,在这个季节,出现的症状,全身酸痛,咳嗽还有鼻塞,还有发冷发热,持续高烧,高烧退下来又上去了,这种感冒,首先受到病邪的是我们的脏腑,所以我们所选穴位也不一样。
流行性感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感染损伤到了肺部,有些人会问,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也是在幼儿园,为什么不会感冒呢?这是因为有的小朋友天生体能比较强,不容易受到体外的风寒,病毒的感染。
流行性感冒,我们需灸大椎、肺俞、中府、云门、膻中。
之前我们讲到风热型感冒,也是伴有咳嗽的,为什么没有灸中府和云门呢,因为流行性感冒伤到的是脏腑,所以我们要以强肺为主,这个穴位有个调理法则叫俞墓调理法,脏腑的俞穴和脏腑的墓穴同时施灸,能达到强脏腑的作用,如若伴随咳嗽和气喘,我们需加灸膻中和天突。


感冒小贴士
秋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,特别是小孩子,所以要加强养生保健方面的意识,顺从气温变化,合理增减衣服,注意合理的健康饮食。
头痛
头痛也分几种,头痛是自我感觉到头痛,头痛的临床表现既可单独出现为病,也可和其他病并发出现。
单独出现头痛可能是外感的头痛,受到打击的后遗症的头痛,只有头痛没有其他的症状;而并发性出现的头痛,如高血压、感冒或其他病症引起的头痛头晕。
在中医里我们分为急性头痛和慢性头痛,急性头痛我们称为头痛,慢性头痛我们在中医领域里称为头风,如果要把头痛细分,则分为头顶痛,前额痛,后脑勺痛,或者偏头痛,偏头痛是非常常见的病症。
这里我们讲到头痛和头风,根据临床的表现,又可以分为,一个是外感和内伤头痛两大类。很多人可能是受到内伤或术后头痛,如果是术后头痛,往往是手术的后遗症,如果没治好的话会伴随一生。
急性头痛一般是外感的头痛,慢性的头痛多为内伤。
外感头痛
外感头痛在辨证论治上看,起病比较急,昨天还好好的,今天起床就感觉头痛,时常伴有恶寒,就是怕冷,发热,鼻塞,流鼻涕等一些表症。外感头痛是我们最常见的。
恶寒的现象也分几种,有的是怕冷,有的是怕风。快到寒露的季节,很多人早上出门,特别是老年人就需戴帽子了,这个时候不能吹风,怕风,也是种恶寒的表现。
如果是外感头痛的,我们应该选择取百会、太阳、上星、列缺、合谷、阿是穴(痛点),列缺主任脉,合谷,“面口合谷收”,这里还需要灸后溪。




如果是按压头顶痛的话,我们可以加灸四神聪(百会穴前后左右外开一寸、一寸半的地方)。
如果是风寒的外感头痛我们要加灸风池和风门;


风热型的我们要加灸大椎、曲池、外关穴;



风湿型的我们要加灸风府和足三里,风湿性头痛主要是患者体内的湿气重,这个时候伴随的头痛往往是全头痛,绷得很紧又不出汗,毛孔闭塞,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电吹风吹,用干毛巾包裹。


风湿性的头痛往往有一种预感,就是自身感觉到脖子紧绷,大椎,颈项很紧,可能一两天就会患有头痛,因为湿气上行。
很多朋友出现风湿性头痛在养生馆里拔罐、刮痧会很有效,是因为湿气伤到了头痛拔罐和刮痧再来做艾灸效果会更好。
内伤头痛
第二种头痛就是内伤性的头痛,往往是头部受到撞击,或者手术过后,或其他的原因造成的头痛,这种头痛的临床表现往往是起病比较缓慢,并且缠绵难愈,有些人就经常有这种头痛的现象,没有受到感冒,没有受到风邪,这种也主要分三个类型:
有些是因为肝阳上亢,肝阳头痛主要表现为面部比较红,口比较苦,舌苔比较薄带点黄色;肾虚头痛,肾虚也会造成头痛,特别是男性,我们怎么区分是肾虚的头痛?男性伴随有遗精,女性伴随带下有病症,这时候表现是舌红苔少;血虚造成的头痛,在临床上的表现,心慌气短,舌苔比较淡,还有口唇发白,这种头痛是隐隐作痛,不是特别剧烈,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现象。这时候我们需选取阿是穴(压痛点)。
如果是内伤的头痛,如果是实证我们在饮食上应该以山药、薏米、橘子、山楂、红糖为主,祛湿气。
在中医里面认为,任何疼痛都有阳性的反应点,在艾灸的同时也会选取阿是穴,百会,上星,列缺,合谷;


如果是肝阳的头痛,我们还要加灸丰隆和中脘(中脘主要是针对前额痛,印堂之上的头痛,胃气上逆造成的头痛);
如果是肾虚引起的头痛,我们要加灸太冲、丘墟、复溜、然谷穴,(太冲是肝经上的穴位,有时是肝阳上亢造成的肾虚)。


如果是血虚的头痛,感觉头里面是空荡荡的,这种空痛的症状一般是血虚的头痛,我们加灸血海,三阴交,足三里。



如果我们是在调理一些病症的时候,这个时候我们艾灸的量就稍微增加。大家要有一个观念,如果是调理身体没有什么疼痛,只是调理,一般是一柱两柱三柱就差不多了,如果他是来调病,这时候最少要增加到3到5柱。
头痛健康小贴士
外感头痛在饮食上,清淡饮食,宜食补虚类的食品,还有疏风散邪的食物,比如生姜,豆豉,芹菜,藿香,菊花这些食物为主,内伤的头痛,虚证的则以补虚为主,蛋类,山药,木耳,核桃,莲子等为主。
偏头痛
偏头痛是最常见,并且很容易反复发作的一种头痛。现代医学认为,这个病与颅脑的血管收缩功能失调有很大的关系。
由于体内的一些生化因素和激素的变化引发,还有些因为有家族史,尤见于女性,为什么偏头痛多见于女性呢,很多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就有,并且呈周期性发作,所以与血管收缩功能失调有关系,女性因为发育期有月经,引发其他一些病症,发作频率因人而异,偏头痛是让人很烦恼也很难治愈的病症。
头痛的范畴,其病因、病机为肝失疏泄,肝阳上亢,上扰清窍,这种头痛为偏头痛。头部的一侧疼痛,有的人两侧都痛,在胆经上头的一边,称为偏头痛。哪一侧痛就灸哪一侧穴位。
在临床的表现,约数分钟甚至1小时就会出现一侧头痛,有时候会伴随头放一下也会痛,心脏跳一下就痛一下,如果是躺着不动有所缓解,一运动,弯腰低头,疼痛马上加剧,还有头痛比较严重的甚至出现恶心呕吐,呕吐之后有所缓解。
偏头痛晚上发作很难入睡,胆经开在晚上11点到1点,这个时候就会引起偏头痛,很多人在比较黑暗或安静的环境里,才能缓缓入睡。
在头痛发生前或头痛发生时,伴有神经性的功能性障碍,有些头痛是放射性头痛,还有些人头痛时伴随有手麻的现象,这个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了,这种患者要比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性损伤,进而引发中风,偏头痛次数越多,大脑损伤的区域就越大,我们应该尽早的调理。
艾灸选取太阳、颊车、风池、风门、肝俞、胆俞、肾俞、阴陵泉、阳陵泉。







如果头痛较剧烈,我们需加灸行间、阳辅(是胆经的子穴)、悬钟;
如果头剧烈疼痛,并伴随心脏跳一下痛一下,我们需加灸膈俞和心俞;
如果疼痛呈放射性的,到我们的手部和肩井,加灸肩井和中渚。
偏头痛健康小贴士
1.情志上的调节,避免紧张、焦虑;
2.多注意休息,避免熬夜;
3.自己给自己按摩,颊车、风池、太阳、攒竹,以做眼保健操的形式往上刮。用吹风给木梳吹热,在我们的头部慢慢地梳,促进血液循环。